校史专题

【光明网】抢抓机遇求发展 融入主流办特色

发布时间:2012-03-28   来源:   浏览次数:80  【字体:  

    在湖北省属高校建设史上,湖北经济学院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三校合并平稳过渡,三年实现一地办学,顺利解决合并院校多校区办学的种种问题,在湖北省属合并高校及同期新批本科院校中第一;

  新校区建设规模之大、质量之优、速度之快,在湖北省属高校建设史上第一;

  老校区经营和置换速度之快,转让

 
价格之优,在资源合理配置,多校区处置上第一;

  本科专业数从合校时的6个到2005年达到29个,在省属院校中新增专业数第一。

  仅仅3年!这样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呢?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这所座落在汤逊湖藏龙岛上的新大学,探求她快速发展壮大的实践与经验。湖北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对记者说:抢抓机遇求发展!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面临的问题!

  一.人本、生态、数字,“黄牌”催出现代化校园

  从东湖开发区出武汉市区,沿关凤路可直接上沪蓉高速到达全国各地。在离高速公路入口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就是湖北经济学院的新校区。与周边的农田和村落相比,占地2200余亩的湖北经济学院显得气势非凡,已成为武汉市在东南角的第一张名片。而谁又能想到,两年前,这里只是极其普通的一片村落。

  10月12日,阳光灿烂。站在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充满现代气息的美丽校园:道路通达,佳木葱茏,布局新颖,错落有韵……

  学院党委书记周元武兴致勃勃地带着记者参观了新校园。学校主环道腾龙大道全长3.5公里,宽14米,为双向四车道,两边各有3米宽的人行道。校内南北向、东西向以中兴广场为交界点各有一条主干道,东西向主干道长1600米,宽6米;南北向主干道长800米,宽14米。沿校内湖泊、河道修建了一条景观步行道,长1000米,宽10米,路旁设有护栏、花坛;路面采用彩色混凝土和人造花岗岩石铺设。

  学院东校门景观门,一反传统形式上的开合式设计,以精雕细琢着各种钱币样式的图案的四根高大的立柱取而代之。柱子四周被一圈人工水池环绕着,取“护城河”之意。行政楼与教学楼都带有大大的天井,用于采纳自然光。即使在阴雨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充足的室内光线。

  校园建筑中有一个特别的设计――设置“空中走廊”。近年来,一些高校不断有学生因在不同校区间穿行往返上下课,而发生意外交通事故的情况出现。而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将教学楼之间通过“空中通道”的设计巧妙相连,学生转换上课教室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既安全又便捷。谈及“空中走廊”,周元武介绍说,整个校园规划注重人体行为科学,从设计上保证学生的方便、舒适、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如一次规划,东西分区,组团建设,环道组织交通,安全,快捷;所有建筑物设计都在六层以下,教学主体建筑只有五层。

  水被称做湖北经济学院的眼睛,校园也因此增添了几分灵气。湖北经济学院天然湖泊水域面积近180亩,当初将新校园定址于此处,相当程度上就是看中了这块城市近郊土地的亲水之美。校园里,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抬头远眺,都会有一潭碧波跃进视野。此外,新校区在拓荒之始还保留了四片原生态森林,最高树龄的有百余年,它们让新校园多了些久远厚实。

  新校园不仅美得大气,而且堪称“数字校园”。学校网络采用的是千兆主干、百兆交换桌面,同时千兆主干可以很方便扩充到万兆,网络覆盖全校每栋建筑,仅一期工程就已建设两万多个信息点。“校园卡”特别值得一提:由中国农业银行金穗通宝卡和校园非接触IC卡两张卡组成,套卡在系统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同学们可以借助校内设置的圈存机将金穗通宝卡内的存款方便地转入校园卡内的电子钱包。一卡通集学生证、借书证、医疗证、餐卡、钱包、存折等功能于一身,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人文化、生态化、数字化已成为湖北经济学院校园的特色,而周元武却告诉记者,不到三年建成的现代校园,却是源于教育部的一张“黄牌”。

  二.天时、地利、人和,抢抓机遇求发展

  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三校合并组建为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湖北经济学院。虽然原三校有一定的普通本科办学基础,但由于原三校是两个专科和一个成人本科学校,加上三校校区小且分散,办学基础非常薄弱,2003年教育部在向社会公布普通本科高校办学条件时,该校因生均校舍面积不足而亮起了黄牌,当年的招生计划就受到限制,如果在一年内得不到改善,将被停止招生。

  “黄牌高悬、生死攸关”。面对教育部的限期整改令,建校伊始,湖北经济学院党委在客观分析形势的基础上,作出了合并分两步实施的战略决策:第一步为过渡期,第二步为实质合并。过渡期内,成立了学科、人事、财务、资产、综合等专门工作小组,在摸清校情的基础上,广泛调研,提出了较为科学的学科调整、人事改革、干部调配和发展规划等系列方案。经过共同努力,在较短的过渡期内,顺利完成了三校合并的各项工作,2003年元月,机构设置与人员调整到位,实现了学校实质性合并,做到了“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教学、统一财务”五统一要求,开局良好。

  完成省政府关于三校合并“五统一”的目标后,面对“黄牌”的压力,为从根本上改变办学条件,学院党委、行政多方征求意见,集中全校智慧,审时度势,迅速果断作出了建设新校区的重大决策。

  三个月内看了六块地之后,校党委将新校区定在了位于东湖高新开发区的藏龙岛科技园。在新校区的建设过程中,一串串数字显示出湖北经济学院发展的速度和经院人的气魄:

  2002年11月签订土地转让协议;

  2003年5月完成农户搬迁开始平整土地;

  2003年9月开始施工,2004年8月完成一期工程;

  2004年9月行政办公系统、部分院系共计10000余人迁入新校区;

  2005年9月完成二期工程,全校完成从分三个校区到集中一地办学的战略转移。

  新校区从2003年9月19日正式破土动工到2005年8月交付使用,完成校园建筑总面积53.8万平方米前后不足两年,其工期之紧,建设速度之快,为高校建设之罕见。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湖北经济学院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零的突破”。原湖北省委副书记、现省人大副主任邓道坤今年初视察该校后,也禁不住发出了“湖北经济学院的发展速度是高校中的深圳速度”的感慨。

  目前学校有实验大楼两栋,建筑面积达三万余平方米,有各类实验室60余个。其中计算机实验室30多个,有微机1300余台;语音教室15个,座位数为900个;英语自主学习中心一个;计算机实验室和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均长期对学生开放。建筑面积43000平米的图书馆宽敞明亮。

  “刚来学校报到的时候,从火车站出发,一路上只见汽车越来越少,楼房建筑越来越矮,心情也随之越来越沉重。但当一所高雅别致的校园出现在我眼前时,我的心又一下子从低谷跃起。”校团委组织部部长、大二学生曹海建这样形容学校给他们的最初印象。与以往的三个老校区相比,新校区设施一流的教室、实验室,现代化的图书馆,设施齐全的运动场,优美的校园环境,舒适通透的宿舍,已经覆盖到校园里每栋建筑每个房间的网络,无不为莘莘学子提供着优雅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现在,能同时容纳5000人阅读自习的图书馆每天人流量稳定在16000人次。

  周元武自豪地对记者说:湖北经济学院在新组建的省属高校中,合并最快、新校区建设最快,老校区置换最快,实现一地集中办学目标最快。为什么?因为我们抢抓机遇求发展,真正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高校体制改革的机遇,使学校从专科、成人本科上升到普通全日制本科。地利,就是得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利,这里是“中国光谷”,办事效率高,其它三个校区在城市中分布的地理位置,每个校区虽然小,但是地块经济价值大,我们能迅速置换。人和,首先是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视,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和武汉市有关部门大力支持;还有校内党委领导班子及广大教职员工的大力支持。我这里要特别感谢江夏区委区政府、藏龙岛科技园和当地老百姓。建校之初,3个月内,从这里迁走了216户老百姓,迁走了3000多座坟。我们是背水一战,但是如果没有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也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藏龙出,天下殊;彩凤来,正当舞。湖北经济学院携天时、地利、人和之契机,蓄势待发,“龙飞在天”!

  三.突出重点、促进交叉、整体提升,构建学科新格局

  目前,湖北经济学院全日制普通在校学生规模已达到17000多人,与合并前相比,增长了近50%,本科在校生比重由合校前的33%上升到62%。

  院长许建国教授介绍说:我们科学规划并调整了教学院系与学科专业布局,整合了学科优势资源。完成了学校和院系两级的学科建设规划,加快了本科专业申报和建设的力度,本科专业数由合并前的6个增加到29个,基本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的学科专业布局。在省学位办和有关高校的支持下,完成了硕士生导师挂点培养工作。

  他强调说,湖北经济学院作为一所省属财经类普通本科院校,要立足于服务湖北经济建设,明确学科发展方向,建成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理学、工学、法学、文学等门类的多学科格局。要积极申报新的本科专业,力争开办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专业不少于30个。

  “有所为,有所不为”。湖北经济学院在办好金融学、工商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经济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和省部级重点专业的同时,新增省级重点学科和专业数不少于6个。大力扶持烹饪与营养教育、酒店管理、电子商务、广告学、艺术设计等特色专业的发展,办出一批有品牌效应的专业。

  积极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学院开办社会经济与科技进步急需的信息管理、物流管理、物业管理、动画设计、电子信息工程、金融工程等专业,培植新的学科增长点。大力加强应用型科学研究,积极支持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研究,提高学校的知识创新能力,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子,使学校逐步成为湖北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基地。

  四.施行导师制、淘汰制,创新学分制

  该校的金融学院是中南地区开办金融学专业最早的院系之一,金融学科办学历史悠久,长期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部属院校,学院与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得到了金融行业的长期支持。50多年来,学院已为社会培养金融专业人3万多人,一直被誉为中南地区金融人才的摇篮,享有广泛的办学声誉。

  金融学院副院长许传华介绍说:2004年初,经过半年的科学论证和运行调整,学校正式出台了国际金融实验班教学管理实施办法。这标志着国际金融实验班在管理方式上正式施行导师制、淘汰制和创新学分制,向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迈进。

  导师制初步设想是由一名专业课老师带九名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研究方向,优化学习目标。淘汰制以学期末英语、数学以及相关专业课成绩达标要求和英语过级情况而定。同时,淘汰制也规定了英语过级情况和创新学分达到一定要求者可免于淘汰;而同年级非国际金融实验班本科学生,在第六学期时,如英语已通过国家CET考试四级(含四级),按照自愿原则,根据第一至第五学期所有必修课总成绩,可由高到低选拔前三名进入国际金融实验班学习。创新学分制则以学生公开发表的作品、发明创造、各类竞赛获奖,以及单项学业成绩特别优异等情况为主要参数,酌情授予学分。

  创新性教学改革带动了课程建设。1997年,《货币金融学》、《国际结算》课程被评定为部级优质课程;2002年,《货币金融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保险学》被评定为省级优质课程;2004年,本学科的《国际金融学》等五门课程被评定为校级精品课程,《中央银行学》等四门课程被评定为校级优质课程。近年来,多项金融学教学成果荣获湖北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和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在学校举办的“优秀课堂教学奖”评选活动中,历年均有多位教师获奖;多门课程电子课件荣获“优秀教案奖”。

  与此同时,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中,金融学院学生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体现了良好的综合素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