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梁祖德,2007年毕业于我校工商管理学院,是大学生素质班第一届成员。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作为志愿者加入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工作。
以奉献之心憧憬志愿服务
“选择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既是出于对志愿工作的憧憬,又希望能够为国家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梁祖德说。
2008年,他参加当地省委组织的“送冬衣”慰问活动,发现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申信希望小学的硬件设施十分简陋,学生没有宿舍,只有一个破旧的篮球场和两个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小学属于村级学校,师资明显不足,教学质量相对较弱。但是,当地孩子们求知欲非常强烈,他心中便暗自埋下支教的种子,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更多的机会为孩子们提供帮助。
2010年回到武汉后,梁祖德与素质班指导老师取得联系,提议组织素质班成员到麻江县开展支教活动。2010年暑假前,与申信希望小学沟通好后,在素质班选拔支教队员,支教队赴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开展公益支教活动。
梁祖德介绍,申信希望小学位于山区,条件艰苦,蚊虫多,队员们身上都长红疙瘩;没有热水,上厕所要到很远的公共厕所;没有专门的宿舍,只能在教室里拼课桌休息。队员们克服困难,将支教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以点滴力量践行志愿精神
对于农村长大的梁祖德来说,这些艰苦的条件根本不是什么困难,真正的困难是如何解决当地贫困留守儿童上学难的问题。
2010年支教期间,一个名叫王正渊的13岁小男孩,引起了梁祖德和支教队员的关注。 王正渊父亲病逝,母亲离去,只有叔叔一人照顾三兄妹和奶奶。家里的经济状况难以支撑三兄妹上学。
于是,梁祖德号召往届素质班成员们一起资助王正渊,从初中到大四,连续资助了7年。王正渊每学期会收到1000元的资助费、各种各样的书籍以及问候电话和短信。“支教队员们带过来的书总是格外有吸引力,让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王正渊说。
王正渊就读于贵州大学,大四的他忙于毕业设计,但依然时常和梁祖德通话或发短信。他表示,梁祖德和队员们给予他的帮助远不止物资,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鼓励,在他心中播撒了希望的种子,让他对于走出大山、考取大学有了希望和信心。
以拳拳之心号召志愿公益
为了帮助更多的像王正渊这样的学生,梁祖德与素质班往届成员一起,于2015年共同建立了大学记忆支教助学服务中心,目前共一对一资助帮扶了6名困难学生。
“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做一点点。”他强调。在他看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从2010年至2017年,在梁祖德的策划组织下,素质班展开了持续八年的支教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第一次支教的申信希望小学,到之后的青山小学、小堡小学、共和小学、龙山小学、乐埠小学,共在6所小学开展支教活动,支教实践队员达107人,受益学生共700余人,资助学生21人,累计资助金额三万余元,累计捐赠文具和体育用品价值达一万元,捐赠爱心校服230套。
“德哥从不鼓动我们去做公益,而是将他自己对公益的坚持融入到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感染着我们,使我们陆续加入公益事业。”第七届素质班成员陈晓奥说。
“1年我们资助10个学生,10年就是100个学生,100个家庭。”梁祖德坚定地说。2017年2月、6月和10月,他3次前往巴东看望资助学生。现在,他依然在为贵鄂地区的贫困学生寻找资助者而两地奔波。
他是一个追梦者,用微小脚步不断追求大爱;他是一个践行者,把公益梦不断付诸实践;他是一个号召者,用最大的力量源源不断带动身边人加入公益。他坚信公益从来都不遥远,也坚信公益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