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经济学院把毕业实习当作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进入大学四年级,湖北经济学院的同学们都意识到,尽管课堂上的学习少了,但实习课绝不可掉以轻心;实习做得好不好,关乎每个人的就业与前程。
“到了大四,我们的学生和教师比平时更忙更紧张。安排实习时间、落实实习基地、跟踪实习过程、总结实习成果,每个环节都要尽力做好。”湖北经济学院院长许建国说,学校把大四实习课当作学生走入社会前的“热身”和“起跑”,通过强化实习过程,让学生更为顺畅地融入工作和社会。
在实习中了解社会
湖北经济学院是一所年轻的经济类大学。该校把培养实用性人才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学校鼓励学生多多参加实习。
湖北经济学院学生把毕业实习当作走入社会的第一步,在实习中了解社会,也尝试人生角色的转换。会计学院大四学生田爱华今年暑假实习时,审计了一家破产的国有企业。她在打开一本本原始账册时,像是亲历了这家国企由辉煌走向衰败的全过程。企业因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导致的关门倒闭,在这位大学生心中引发感叹:“这次审计实习让我的危机意识越来越强,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必须时刻为自己充电。”
“书到用时方恨少”。实习让大学生深切感受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差距,也看到自身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金融学院大四的魏义波、肖珊等同学暑假前往招行广州分行实习。他们发现,广州市民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反应特别快,一旦有新的业务推出,就会有很多市民前来咨询。魏义波感慨地说,每当面对不同问题时,就觉得自己专业知识不够用。在今年暑期实习结束后,他们向学校建议,希望把那些与实践联系紧密的专业课比如《商业银行》等,尽可能提前安排,好在实习之前掌握商业银行基本知识。
实习基地 就业舞台
当大学由精英教育逐步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时,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出路”成为学校办学的当务之急。
主动为学生开辟“出”的途径,就要为学生搭建接触社会的舞台。该校充分利用学校传统资源,率先在商业企业和金融行业突破,建立起与专业相对应的实习基地。2001年,工商管理学院先后与武汉洪山商场、亚贸广场、中商集团、中百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并将这些企业建设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金融学院自2003年起先后与招商银行武汉分行、黄石市商业银行、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等十余家金融单位签订协议,建立实习基地。
目前,湖北经济学院所设立的实习基地,可容纳全部在校学生。这些基地也是学生的就业渠道。学校强制性要求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三个月到半年的实习,既让学生适应岗位,也让企业在实习中考察学生。由于过了实习关,学校为这些企业培养的人才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实现了学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