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专题

【中国青年报】湖北经济学院:百年老校绽新颜

发布时间:2012-03-28   来源:   浏览次数:118  【字体:  

    2002年9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三校合并组成湖北经济学院。合并之初,原三校占地面积共计仅357亩,生均面积仅有0.03亩,多项办学指标“黄牌高悬”。   

  短短五年过去,一座吸纳百年办学精华、占地面积2200亩、各项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大学在环境优美的“武汉·中国光谷”——藏龙岛、汤逊湖畔昂然挺立。   

  湖北经济学院创造了湖北省属合并高校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学校顺利实现实质性大融合;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学科专业建设取得累累硕果;招生与就业形势越来越好;社会声誉逐年提高。这种速度、效益和质量融为一体的发展模式被人们誉为“经院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百年老校焕发新活力   

  1907年,由晚清名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商业中学堂是湖北经济学院前身,她开创了我国商科教育的先河。百年办学,薪火相传。兼收并蓄、容纳百川是百年老校保持活力的根本。   

  建设重点学科、打造品牌专业是新建本科高校赖以生存的关键。目前,该校已拥有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法学、文学、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设有11院3系1部共15个教学单位,建有各级各类研究院(所、中心)19个,其中,省部级3个。   

  2006年,该校会计学、金融学、财政学等3个学科被评定为省级重点学科;市场营销、会计学、金融学等3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品牌专业;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4个;校级重点学科5个和36个学科扶持方向。   

  全校本科专业数由合并前的6个发展到32个,其中有23个本科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1月,该校金融学科被批准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   

  合并以来,该校招生规模稳步扩大,生源充足,结构趋于合理,质量不断提高。目前,该校在校学生已发展到15400余人,其中本科生比重接近70%,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涉及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志愿率上升到100%。2007年,该校文史类本科录取分数线高出湖北省二本投档资格线12分。几年来,该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0%以上,连续4年高于省属本科院校平均水平。2003年,该校还申办了独立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目前发展形势良好。   

“本科教改”搭建发展平台   

  组建五年来,该校坚持走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之路,形成了许多特有的本科教学模式。   

  加快学科专业改革步伐,打造精品课程。目前,该校有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26门,校级优质课程55门;建立起精品课程网站,搭建起Blackboard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英语自主学习资源库和网络考试平台;开发了试题库软件平台,完成了58门本科课程试题库建设任务。该校已开设双语教学课程25门,网络课程80门,358门必修课课程实行多媒体教学。   

  建设优质教材。该校自编教材200余部。其中,《中国税制》、《市场营销》、《基础会计》、《现代推销技术》、《财务会计》、《国际金融概论》、《理财学》、《电子商务概论》等8部教材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该校已出台50多项教学规范性文件,规范了500多门教学课程设置,成立了各级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组,健全了领导听课、教学督导、学生班级日志和教学员信息反馈制度,建立了学生专题座谈会和学生网上评教制度及教务网站意见反馈制度,等等,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五年来,该校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搭建国际校际间合作办学的平台,共享国际教育资源。该校先后与英国、法国、丹麦、挪威、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多所高等院校签订了合作与交流协议,多项合作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04年,与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一大学联合举办了“中法班”;与法国马赛酒店与旅游管理学校的师生“8+1”对等交流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有50多名学生出国留学或实习。   

  大胆改革本科教学模式。探索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数学分级教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等教学模式;开设了国际金融实验班、国际经贸实验班、会计学实验班、综合素质拓展班;开办了“双学位班”,推行“双(多)证书”机制;与中百仓储集团等大型企业共同创办“经理预备班”;改革教学方法,实施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教学实训等。该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专业建设经验加以推广。   

筑巢引凤”吸纳四方英才   

  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湖北经济学院“筑巢引凤”,大量吸纳国内外高学历、高层次、高水平人才。   

  该校先后投入3亿多元用于教学用房、图书馆和体育设施建设,投入约7000万元用于数字化校园建设、图书资料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目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学生人均达4000元以上。该校建有湖北省高校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拥有图书文献113万册,电子图书40万册。金融投资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等40多个各类专业实验室的建立为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该校对引进的教师实行政策倾斜,建立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在待遇、配偶调动等方面特事特办。对新引进的博士在晋升副教授前,学院每月给予津贴,并在医疗、住房等福利方面优先考虑。高层次人才可通过兼职、挂职、聘用等形式到学院工作,工作时间可采取全时制、半时制、分时制等。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拔尖人才,学院根据在校工作时间,每月按所聘职务提供较高津贴。   

  该校采取“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合同约束”的柔性引进机制,引进了徐德宽、李大明、翟玉勋等知名专家教授担任院系主要负责人。五年来,该校共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高职称和高学历教师300余人。   

  从2004年起,该校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每年组织新进教师培训、教师授课大赛、实验课授课竞赛和教学观摩活动;先后选送了170余名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出国进修深造。   

  目前,该校有专任教师798人。其中,教授55人,副教授244人;博士、硕士538人;中青年专业课程教师基本实现硕士化;有105名校级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12人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该校还特别设立了青年教师科研基金,出台了《湖北经济学院青年科研基金管理办法》。   

  五年来,该校科研成果数量及经费大幅增长,质量明显提高。该校先后承担省级课题316项,其中,2005年获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21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105篇,其中,在国内优秀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41篇,被ISTP、SCI、EI收录27篇;独著和主编的各类学术专著及教材521部。2006年,《湖北经济学院学报》荣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被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王新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